初春時節,安徽宿州,萬物生發,繁忙一片。
村村鋪通條條坦途、村頭傳來陣陣歡笑、農業大棚綠意盎然,萬畝梨園碩果壓枝……這是一片希望的沃野,更是一片綻放著美麗和詩意的生機之地。
看一組宿州數據:2022年,宿州市糧食總產457.95萬噸,增量、增幅均居安徽省第一,實現“十九連豐”;果蔬產量安徽省領先,碭山縣常年水果種植面積70萬畝,享有“世界梨都”“中國酥梨之鄉”美譽。2022年全市水果產量231.3萬噸,穩居安徽省第一,占全省水果產量50%以上;首創農業產業化聯合體,發展數量已達338家,全省第一;建成高標準農田692.5萬畝,超過全國、安徽省平均水平,位居全省第一……被譽為“果海糧倉”的宿州穩穩起筆,在皖北大地勇挑“大梁”,農業“大市”向“強市”昂首跨越,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。
如今,走在鄉村田野,幸福質樸的笑容在每一個宿州人臉上綻放。
農業有盼頭:從“一業強”到“業業強”
安徽東方果園公司全封閉無菌化生產線上,新鮮運送來的草莓、胡蘿卜等時蔬開啟了一段“奇幻之旅”:經嚴格挑選、清洗、分切后進行二次清洗,再經殺菌、烘干、真空包裝,就變成了可直接享用的果蔬脆凍干產品,保質期可長達9個月。
農產品從“田間地頭”到“百姓餐桌”,要經歷采購、運輸、零售等諸多環節,加上隨行就市,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囤積,最后爛在田里,農民“豐產不豐收”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。
數年前,安徽東方果園公司負責人張仲君破題發展蔬菜精深加工,通過搭建碭山酥梨和黃桃、蕭縣胡蘿卜、泗縣草莓和山芋、埇橋區紅薯等26個種植和初級加工基地,借力冷凍保鮮技術,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克服了季節性供應的難題,走向海外。
產業興旺,是鄉村持續振興的源頭活水。宿州市不僅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,提高初級農產品附加值,還引進和培育東方果園等行業領軍企業和農業重大項目,加快推進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建設。
截至2022年底,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565.5億元,居全省第4位。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,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800家,其中國家級7家、省級80家,均居皖北首位。
一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,一手則做強做優高效特色產業。宿州市委副書記、市長王啟榮介紹,宿州全市基礎產業中,“糧食、畜禽、果蔬、林木”等主導產業已成規模,還積極引進和發展預制菜、特色種植養殖、鄉村文旅融合、田園民宿等特色產業,屆時產業集群不斷壯大,一幅特色產業絢美畫卷次第展開。
農民有奔頭:從“一村興”到“村村興”
“我們村的地現在種了葡萄園,我在葡萄園干幾年了,技術也學到手了,現在我也是管理員了,管理好了我們也能分紅,日子過得很好?!闭f這話時,蕭縣白土鎮張村村民馮金芝臉上的笑,就沒停下。
58歲的她,眼下整天泡在葡萄園內,修枝、養護、施肥,每天干勁十足,不少鄰村的村民也時常跑來找她“取經”。
解鎖美麗鄉村,找準致富密碼是關鍵。張村作為曾經出了名的“貧困村”,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童星等人的幫扶下,將“黨建活力”轉化為“經濟動力”,積極推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,通過聘請脫貧戶和一般戶管理生產、享受分紅,馮金芝就是參與分紅的村民之一。
2022年,張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,通過線上銷售、直播帶貨、訂單式種植收購等方式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00萬元,帶動400余戶農戶務工增收。
對此,宿州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邱宏瀛感觸頗深。曾有過駐村四年工作經歷的他直言,果蔬種得好、賣得俏,不僅給種植基地帶來了收益,也為村民增加了就業崗位,溫室大棚成為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“聚寶棚”和通往鄉村振興的“直通車”。
近年來,宿州先后共有406個村開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,流轉土地26.3萬畝,實行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“科技+品牌+市場”“小農戶、大基地,小群體、大規?!钡哪J?,村均增收26萬元。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.85億元,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強村達471個。
發展一個產業、帶動一地經濟、富裕一方百姓,傍著產業邁大步,宿州市正描繪著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藍圖。
農村有看頭:從“一處美”到“處處美”
推動鄉村振興,最直觀的變化在哪里?
是農村廁所改造、是鄉村庭院美化、是污水治理、是道路硬化……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坦言,印象中那些曾經“臟亂差”的農村,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蝶變。
走進泗縣泗城鎮關廟村,白墻綠樹干凈整潔、農家小院寧靜溫馨、柏油馬路平整寬敞、宣傳墻畫傳播文明……“顏值”和“氣質”并存,一幅秀美的鄉村田園風光映入眼中。
不時聽到村民由衷感慨:“這要是在幾年前,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會美成這樣?,F在環境優美,跟在城里住著沒啥區別呢!”
不只是關廟村。早在幾年前,宿州市就注重抓生態挖潛力,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“主打色”,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“三大革命”和“雙基”建設。近年來,宿州全市累計改造完成農村戶廁近40萬戶、建成339個美麗鄉村中心村,農村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。
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,宿州市鄉村建設行動再謀新篇?!坝布焙汀败浖蓖綇娀?,鄉村“外在美”“內在美”兼具,鄉親們“環境美”“生活美”同享,村民“家門口的詩與遠方”也扎堆出現。
鄉村不僅要塑形、更要鑄魂,農民不僅要“富口袋”、更要“富腦袋”,人有了“精氣神”,鄉村才能煥發新氣象。在此基礎上,宿州2022年開展“送戲進萬村”5000多場、鄉風文明主題教育活動2500多場,教育引導群眾深化移風易俗,推動形成文明鄉風、淳樸民風。
農村穩則天下安,農業興則基礎牢,農民富則國家盛。宿州市委書記楊軍介紹,在“產強、民富、景美、人和”的鄉村振興新畫卷中,宿州市將不斷推動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、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,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和美鄉村,積極探索富有宿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聽,在新的歷史節點,宿州市正奏出鄉村振興的鏗鏘強音,“詩與遠方”就在眼前。